酒精性肝病不会传染。该疾病由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脏损伤引起,属于自身行为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不具备病原体传播途径。
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酒精性肝病的核心病因是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坏死及纤维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发病过程与个体遗传易感性、饮酒量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常见于每日摄入乙醇量超过40克的男性或20克的女性,持续5年以上者风险显著增加。
疾病分期与典型表现:
早期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乏力;进展为酒精性肝炎时可见黄疸、食欲减退;肝硬化阶段则伴随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临床诊断需结合饮酒史、肝功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肝活检是确诊金标准。
治疗需立即戒酒并实施营养支持,补充维生素B族及蛋白质。药物干预可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修复肝细胞膜,甘草酸制剂抗炎保肝,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患者需考虑肝移植。日常需严格避免酒精摄入,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肝脏弹性检测。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钠盐摄入,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免粗糙食物以防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