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反应和行为表现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听力问题。
1、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内需完成初次听力筛查,采用耳声发射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检测。未通过筛查者需在42天内复筛,确诊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应在6月龄前完成干预。部分医院会在出院前完成首次筛查,家长需保留检查报告并定期随访。
2、婴幼儿期行为观察:
3月龄婴儿应对突然声响出现惊跳反射,6月龄会寻找声源方向,12月龄应能理解简单指令。若孩子对电话铃声、门铃无反应,或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人,如2岁仍不会说单词句,需警惕听力异常。日常可观察孩子是否经常要求调大电视音量或对背后呼唤无应答。
3、学龄前儿童检测:
3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游戏测听法,通过听声放积木等互动方式评估听力阈值。家长应注意孩子是否存在发音不清、学习困难等情况,部分听力损失儿童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异常安静。幼儿园定期体检中包含纯音筛查项目,单耳听力下降容易被忽视,建议每年进行专业耳科检查。
日常护理需避免使用棉签掏耳,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感冒后及时治疗中耳炎。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D及锌元素,适量摄入深海鱼、胡萝卜等食物。确诊听力障碍应及时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配合语言康复训练,6岁前是干预黄金期。建议选择铺有软垫的室内游乐场,避免头部撞击伤及耳部,乘坐飞机时可引导孩子做吞咽动作缓解耳压。定期进行跳绳、拍球等协调性运动,促进前庭觉和听觉统合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