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通常在宫口开至3指时开始实施,具体需结合产妇疼痛耐受度、产程进展及麻醉评估综合决定。
1、宫口条件:
宫颈扩张3指约3厘米是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常规节点。此时宫缩规律性强,产程进入活跃期,过早干预可能延缓宫缩,过晚则难以有效缓解疼痛。麻醉医师会通过阴道检查确认开指程度,同时评估胎头下降速度。
2、疼痛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是重要指征。部分产妇对疼痛敏感,虽未达3指但出现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应激反应时,可提前介入。椎管内麻醉需避开宫缩高峰期,通常在两次宫缩间隙完成穿刺。
3、产程监测:
实施后需持续胎心监护,观察是否出现宫缩乏力。约15%产妇可能出现血压下降,需提前建立静脉通路。麻醉药物多选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液,维持镇痛同时保留自主排尿功能。
4、禁忌排查:
凝血功能异常、腰椎手术史、颅内高压等情况禁用。血小板计数需>80×10⁹/L,穿刺部位无感染。麻醉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可能发生的低血压、头痛等并发症。
5、个体化调整:
经产妇或急产者开2指即可考虑镇痛。双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等特殊情况需产科与麻醉科联合会诊。药物浓度和输注速度根据宫缩强度动态调节,维持镇痛平面在T10-L1节段。
实施无痛分娩后建议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低血压,每小时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可饮用清流质维持体力,避免固体食物以防呕吐误吸。宫口近全开时需降低药量以便感知宫缩发力,产后2小时内拔除硬膜外导管。合理镇痛能使产程缩短40分钟,降低会阴裂伤率,新生儿Apgar评分不受影响。分娩后6小时可开始床旁活动,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