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痛风脚部肿痛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结合低嘌呤饮食、局部冷敷及关节保护等措施综合治疗。痛风发作主要由尿酸结晶沉积、嘌呤代谢紊乱、肾功能减退、药物因素及遗传倾向等因素引起。
1、药物控制:
急性期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能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秋水仙碱适用于早期发作,可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严重肿胀时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需注意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2、饮食调整:
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150mg以下,禁食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限制红肉及海鲜摄入。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和樱桃等碱性食物,促进尿酸排泄。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浓度。
3、物理干预:
发作期抬高患肢并冰敷15-20分钟/次,间隔2小时重复,减轻血管扩张和渗出。缓解期可尝试40℃以下温水泡脚,改善局部循环。避免患处受压或穿戴过紧鞋袜,使用拐杖分担负重。
4、代谢管理: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避免利尿剂等可能升高尿酸的药物。肥胖患者应逐步减重,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如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
5、长期预防:
慢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苯溴马隆促进排泄。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00μmol/L以下,每年检查关节超声评估结晶沉积情况。突发剧烈疼痛伴发热需排除感染性关节炎。
老年痛风患者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方案,每日记录饮食及症状变化,避免突然受凉或过度疲劳。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及宽松软底鞋,居家铺设防滑垫预防跌倒。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代替煎炸,适量饮用苏打水中和尿液酸碱度。合并多种慢性病者应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药物调整需风湿科与老年科协同诊疗。社交活动中注意戒烟限酒,可通过太极拳等舒缓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