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脾虚在西医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22 12:43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脾虚在西医中并无直接对应诊断,其症状可能涉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营养不良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1、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常见的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高度重合。该病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胃排空延迟和内脏高敏感是主要病理机制。治疗可选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配合低脂低纤维饮食调节。

2、肠易激综合征:

脾虚相关的腹泻或便秘症状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表现。该病存在脑-肠轴调节异常,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临床常用匹维溴铵调节肠道蠕动,严重腹泻可选用洛哌丁胺。

3、慢性疲劳综合征:

脾虚的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似。该病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失调。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必要时使用小剂量抗抑郁药改善症状。

4、营养不良:

脾虚导致的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可对应营养不良状态。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类型,血清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是敏感指标。需进行膳食评估并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复合制剂。

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脾虚的出汗异常、怕冷等症状可能源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心率变异性检测可评估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状态。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和规律作息改善神经调节功能。

针对脾虚样症状的日常调理,建议保持规律三餐,选择易消化的粥类、山药等食材;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并避免过度思虑。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体重明显下降时,需进行胃镜、血液生化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补气类中药与抗胆碱能药物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上一篇:括约肌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视网膜裂孔激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