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耳聋可通过孕前基因筛查、孕期感染防控、避免耳毒性药物、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期听力保护等方式预防。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母体感染、药物损伤、产程缺氧、噪音暴露等原因引起。
1、孕前筛查:夫妻双方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可识别隐性携带者,通过遗传咨询评估生育风险。常见致聋基因包括GJB2、SLC26A4等,高风险家庭可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阻断遗传链。
2、孕期防护:妊娠期需重点防范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孕早期接种风疹疫苗可降低90%感染风险。弓形虫感染需避免接触生肉及宠物粪便,定期进行TORCH血清学检测。
3、用药管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具有明确耳毒性,孕妇及婴幼儿应禁用。利尿剂呋塞米、抗疟药奎宁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把控剂量与疗程。
4、新生儿筛查:出生后72小时内完成耳声发射检查,未通过者需在42天内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早期发现可于6月龄前佩戴助听器或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5、儿童防护: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超过85分贝,烟花爆竹等突发噪音需保持3米以上距离。反复中耳炎患儿应及时进行鼓膜置管术,游泳时使用专用耳塞防护。
日常需保证孕期营养均衡,重点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素。儿童成长阶段定期进行听力随访,避免头部外伤,流感季节接种疫苗降低中耳炎风险。哺乳期母亲应戒烟限酒,减少二手烟对婴幼儿听力的潜在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