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室间隔缺损的危害可能由心脏功能异常、生长发育迟缓、肺动脉高压、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
1、心脏功能异常:
室间隔缺损导致左右心室血液混合,心脏需加倍工作维持循环,长期负荷增加可能引发心肌肥厚。心脏超声可观察到心室扩大及射血分数下降,部分患儿出现活动后口唇青紫。

2、生长发育迟缓:
体循环供血不足影响营养输送,患儿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常低于同龄标准。缺损直径超过5mm者更易出现喂养困难、多汗等表现,需定期监测生长曲线。
3、肺动脉高压:
左向右分流增加肺血流量,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可能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导管检查显示肺动脉收缩压>40mmHg时需考虑介入封堵手术。

4、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充血状态降低呼吸道抵抗力,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风险增加2-3倍。每年超过3次下呼吸道感染者建议接种肺炎疫苗。
5、心力衰竭:
大型缺损未及时干预可导致心输出量锐减,出现肝肿大、下肢水肿等表现。利尿剂如呋塞米、强心药如地高辛可用于急性期治疗,终末期需心室辅助装置支持。

孕期发现室间隔缺损应进行胎儿心脏超声动态监测,出生后根据缺损大小选择观察或手术。哺乳期母亲需保证每日500kcal额外热量摄入,患儿喂养可采用少量多餐方式。术后康复阶段建议进行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跑跳。定期随访需包括心电图、胸片及心功能评估,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每3个月复查心脏彩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