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植入手术常见的后遗症包括短暂性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夜间眩光、人工晶体偏位及继发性青光眼。多数症状轻微且可逆,少数需医疗干预。
1、眼压升高:
术后早期约30%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与粘弹剂残留或房水循环暂时受阻有关。表现为眼球胀痛、视物模糊,通常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若持续超过72小时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
2、角膜水肿:
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暂时性水肿。患者会出现雾视、畏光症状,多数在1周内消退。严重者可局部使用高渗盐水或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氟米龙。
3、夜间眩光:
人工晶体光学区边缘折射可能导致夜间视物出现光晕或星芒现象,发生率约15%-20%。通常3-6个月后大脑逐渐适应,驾驶者需避免夜间行车直至症状改善。
4、晶体偏位:
囊袋固定不良或外伤可能引起人工晶体移位,发生率为1%-3%。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或复视,需通过手术调整晶体位置。术前精确测量囊袋尺寸可降低风险。
5、继发青光眼:
长期炎症反应或房角粘连可能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多见于原有房角结构异常者。需定期监测眼压,必要时进行激光房角成形术或抗青光眼手术。
术后建议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避免强光刺激,保持用眼卫生防止感染。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促进角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动作,游泳等水上活动需术后1个月再进行。定期复查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底情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为关键随访节点。出现持续眼痛、视力骤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