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可通过脱敏针、抗组胺药物、鼻用激素、鼻腔冲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尘螨过敏、花粉过敏、动物皮屑过敏、霉菌过敏、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脱敏针:脱敏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疗法,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提取物剂量,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该疗法适用于尘螨、花粉等明确单一过敏原的患者,疗程通常持续3-5年。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过敏反应,严重哮喘或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2、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有效缓解鼻痒、喷嚏症状。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嗜睡副作用较一代药物显著降低。建议在症状发作期规律用药,而非按需服用。
3、鼻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鼻喷激素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需连续使用2-4周达到最佳效果,正确喷药姿势为交叉法右手喷左鼻,左手喷右鼻。长期使用需注意监测鼻黏膜状态,儿童患者应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剂型。
4、鼻腔冲洗:生理盐水鼻腔冲洗能机械清除过敏原和炎性介质。推荐使用专用洗鼻器配合40℃温盐水,冲洗时保持张口呼吸避免呛咳。急性发作期可每日冲洗2-3次,配合鼻喷药物使用需间隔30分钟以上。
5、免疫调节:维生素D补充、益生菌摄入等可能改善Th1/Th2免疫平衡。研究显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建议维持50-70nmol/L浓度。特定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GG株可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呼吸道免疫应答。
过敏性鼻炎患者应注重卧室环境控制,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品,使用防螨寝具。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摄入,限制高组胺食物如发酵食品。鼻腔按摩迎香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坚持有氧运动如游泳能增强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哮喘样表现时需及时转诊变态反应科,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有助于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