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咳嗽等。心力衰竭可能由心肌损伤、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因素引起。
1、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呈端坐呼吸。这与肺淤血导致肺顺应性下降有关,需通过半卧位、氧疗缓解症状。
2、乏力水肿
心输出量减少导致四肢无力、活动耐量下降,同时体循环淤血引发下肢凹陷性水肿。长期肝淤血可致食欲减退,严重时出现腹水。限制钠盐摄入、抬高下肢有助于改善症状。
3、心悸咳嗽
心脏扩大和心律失常可产生心悸感,肺淤血刺激引发持续性干咳,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需警惕呼吸道感染加重心衰。
4、消化异常
胃肠淤血导致腹胀恶心,肝淤血引起右上腹疼痛。长期肝淤血可能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表现为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少食多餐、低脂饮食可减轻症状。
5、认知障碍
严重心衰时脑供血不足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老年患者更易发生谵妄。这与心输出量降低和电解质紊乱有关,需监测血氧和神经精神状态。
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毫克以内。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体重变化,24小时内增长超过1公斤需警惕水肿加重。严格遵医嘱服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出现气促加重或意识改变应立即就医。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