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类型。
1、功能性肿瘤:
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常见于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VIP瘤等。这类肿瘤会过量产生特定激素,导致潮红、腹泻、低血糖等典型症状。诊断需结合血液激素检测和影像学定位。
2、非功能性肿瘤:
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不伴随激素分泌异常,常见于直肠、阑尾等部位。患者多因肿块压迫或转移症状就诊,如肠梗阻、黄疸等。病理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突触素阳性。
3、胰腺类型: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全部胰腺肿瘤的3%,分为胰岛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等亚型。胰岛素瘤可引起Whipple三联征,胰高血糖素瘤则伴随坏死性游走性红斑。增强CT或超声内镜可明确病灶位置。
4、胃肠类型: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回肠和直肠,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根据Ki-67指数分为G1-G3三级,G1级肿瘤生长缓慢,内镜下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5、肺部类型: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等四种亚型。典型类癌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超过90%;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程度高,需联合化疗与放疗。
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日常管理需注意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酒精刺激。定期复查血清嗜铬粒蛋白A水平,监测肿瘤进展。适度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出现持续性腹痛、激素异常症状时需及时复查CT或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