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吞咽障碍可能由神经功能退化、咽喉肌肉萎缩、脑卒中后遗症、帕金森病、食管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进食呛咳、食物滞留感、反复肺炎、体重下降、发音含糊等症状。
1、进食呛咳:
吞咽反射延迟导致食物误入气管,常见于饮水或流质饮食时突发咳嗽。建议调整进食体位至90度坐姿,采用糊状食物增稠剂调配流食,避免稀薄液体直接刺激气道。
2、食物滞留感:
咽部肌肉协调性下降使食物滞留于梨状窝,患者常主诉颈部堵塞感。可尝试空吞咽训练,每口食物分3次吞咽,餐后做低头转头动作帮助清除残留。
3、反复肺炎:
隐性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多伴有低热、痰量增多。需定期进行VFSS吞咽造影评估,夜间采用30度床头抬高睡姿,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体重下降:
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三个月内下降超过5%。推荐高蛋白营养补充剂,如乳清蛋白粉搭配米糊,每日分6-8次少量进食保证热量。
5、发音含糊:
构音器官控制异常引发声带湿润不足,发音呈"含橄榄"样改变。可进行唇舌操训练,包括吹气练习、弹舌运动,必要时使用人工唾液喷雾缓解干燥。
吞咽障碍老人需选择软质易成型食物如香蕉泥、蒸蛋羹,避免糯米类粘性食材。进食后保持坐位30分钟,每日进行吹蜡烛、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护理人员需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定期监测体重及营养指标,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吞咽康复训练应联合语言治疗师制定个性化方案,逐步恢复安全进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