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可能出现发热症状,属于常见生理现象或疾病表现。
一、生理性体温升高:
妊娠早期因孕激素水平上升,基础体温可较孕前升高0.3-0.5℃,但通常不超过37.3℃。这种低热状态可持续至孕12周左右,伴随乳房胀痛、乏力等早孕反应,无需特殊处理。建议穿着透气衣物、保持环境通风,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二、病理性发热原因:
体温超过38℃多提示感染性疾病,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绒毛膜羊膜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寒战、头痛、局部疼痛等症状。病毒感染常见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细菌感染以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多见。需通过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
三、发热对妊娠的影响:
持续高热可能增加胎儿神经管缺陷风险,孕早期体温超过39℃且持续48小时以上时,胎儿畸形发生率上升2-3倍。孕中晚期严重感染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或胎膜早破。出现反复发热或伴随阴道流血、腹痛时需立即就医。
孕妇体温异常时应采取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选择小米粥、百合银耳羹等易消化食物。卧室温度维持在24-26℃,湿度控制在50%-60%。适当进行孕妇瑜伽或散步,但体温超过38℃时应暂停运动。注意观察胎动变化,如出现胎动减少或发热持续不退,需及时至产科与感染科联合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