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型银屑病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好发于肘部、膝盖、腰骶部及头皮。
1、典型皮损:
斑块型银屑病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0厘米不等,基底为浸润性红斑,表面附着层状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称为Auspitz征。皮损常对称分布,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2、好发部位:
四肢伸侧肘膝关节、腰骶部及头皮是常见受累区域。头皮皮损鳞屑较厚,发际线处可见明显红斑。部分患者指甲会出现顶针样凹陷、甲板增厚或甲剥离等甲银屑病表现。
3、病程特点:
疾病呈慢性复发性,冬季加重夏季缓解。皮损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消退后常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减退斑。约30%患者伴随关节肿痛,需警惕银屑病关节炎。
4、病理特征:
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真皮乳头血管扩张迂曲。Munro微脓肿和Kogoj海绵状脓疱是特征性组织学改变,与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相关。
5、诱发因素:
遗传、感染、外伤、精神压力、吸烟饮酒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点滴状银屑病转化相关,部分药物如锂剂、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皮损。
日常护理需避免搔抓和热水烫洗,沐浴后使用含尿素或水杨酸的润肤剂。建议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适度晒太阳但避免暴晒。饮食注意减少红肉及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合并关节症状或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10%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光疗、阿维A、甲氨蝶呤等系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