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与阻生牙可通过生长位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并发症风险及处理方式区分。
1、生长位置:
埋伏牙完全埋藏于颌骨内未萌出,牙冠被骨组织或软组织覆盖;阻生牙部分萌出受阻,牙冠可能部分暴露于口腔或卡在邻牙根部。埋伏牙常见于下颌第三磨牙或上颌尖牙,阻生牙多发生于智齿区域。
2、临床表现:
埋伏牙通常无症状,偶因压迫神经出现局部麻木;阻生牙易引发冠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张口受限。埋伏牙可能伴随邻牙牙根吸收,阻生牙常导致邻牙龋坏或牙列拥挤。
3、影像学特征:
全景片显示埋伏牙被完整骨组织包裹,牙周膜间隙消失;阻生牙可见牙冠部分突破骨皮质,与邻牙形成角度。CT三维重建能清晰判断埋伏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
4、并发症风险:
埋伏牙可能形成含牙囊肿或颌骨病理性骨折;阻生牙易诱发间隙感染或颞下颌关节紊乱。埋伏牙长期存在可能影响正畸治疗,阻生牙反复发炎需考虑拔除。
5、处理方式:
无症状埋伏牙可定期观察,正畸牵引适用于需保留的牙齿;阻生牙出现感染需冠周冲洗,伴邻牙损害时建议手术拔除。埋伏牙摘除需采用翻瓣去骨术,阻生牙拔除需注意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日常保持口腔卫生可降低阻生牙感染风险,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埋伏牙。出现颌面部肿胀或持续疼痛应及时就诊,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阻生牙拔除后建议进食流质食物,埋伏牙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有助于颌骨健康,避免单侧咀嚼可减少牙齿异常萌出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