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可能导致阴道出血。多数情况下,肌瘤引起的出血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具体症状与肌瘤位置、大小及数量相关。
1. 黏膜下肌瘤:
生长在子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最易引发异常出血。这类肌瘤直接增加子宫内膜面积,干扰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大量出血或点滴出血持续数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贫血,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必要时行宫腔镜手术切除。
2. 肌壁间肌瘤:
位于子宫肌层的肌瘤若体积较大或靠近内膜层,可能压迫静脉丛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典型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每次经量超过80毫升,常见血块排出。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肌瘤生长情况,伴随贫血时需口服铁剂补充。
3. 浆膜下肌瘤:
向子宫外突出的浆膜下肌瘤较少直接引起出血,但当肌瘤扭转或发生红色变性时,可能突发剧烈腹痛伴阴道流血。此类情况需急诊处理,通过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肌瘤剔除术。
日常需记录月经周期与出血量变化,避免摄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适量食用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选择瑜伽等温和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若出血持续超过3个月或血红蛋白低于90g/L,应及时进行超声与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可能。绝经后女性出现肌瘤相关出血时,需警惕恶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