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多数情况下不属于严重疾病,但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该病由阴道内菌群失衡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灰白色分泌物、鱼腥味及外阴瘙痒。
一、疾病表现与诊断:
典型症状为稀薄均匀的分泌物,可能伴随排尿不适或性交疼痛。通过妇科检查及分泌物检测可确诊,需与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鉴别。部分患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但菌群失调持续存在可能增加盆腔炎、早产等风险。
二、治疗与日常管理:
治疗主要采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可口服或局部使用。治疗期间需避免性生活,伴侣通常无需同步治疗。日常应选择棉质内裤,避免频繁冲洗阴道,经期及时更换卫生用品。乳酸杆菌制剂可能有助于恢复微生态平衡。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紧身裤或久坐。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治疗后若症状未缓解或反复发作,需进一步排查糖尿病、免疫异常等潜在诱因。多数患者规范治疗1-2周即可痊愈,但需注意预防复发,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