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氯化钠滴眼液需注意避免污染瓶口、过敏反应、特殊人群慎用、药物相互作用及正确操作方式。氯化钠滴眼液主要用于缓解眼部干涩或冲洗异物,但需严格遵循医嘱。
1、避免污染
开封后瓶口接触手指或睫毛可能引入细菌,导致感染风险。使用前需清洁双手,滴药时瓶口与眼睑保持距离,用后立即盖紧瓶盖。若溶液变色或出现絮状物应停止使用。单支装滴眼液开启后建议24小时内用完,多剂量包装需参照说明书保存期限。
2、过敏监测
部分人群可能对氯化钠滴眼液中的辅料如防腐剂苯扎氯铵过敏。初次使用后若出现眼睑红肿、灼痛或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冲洗眼睛。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可咨询必要时选择不含防腐剂的单剂量包装产品。
3、特殊人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需由成人协助滴注以防误操作。角膜损伤患者避免自行使用,可能干扰伤口愈合。青光眼患者需警惕部分滴眼液可能升高眼压,合并用药时需眼科评估。
4、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其他眼用制剂时,需间隔至少5分钟以防止药物稀释或成分反应。含金属离子的滴眼液可能与氯化钠发生沉淀,如硝酸银滴眼液。全身性利尿剂使用期间频繁滴用可能影响电解质平衡,需监测血钠水平。
5、规范操作
滴药前摇匀混悬型制剂,头后仰轻拉下眼睑形成结膜囊,滴入1-2滴后闭眼按压泪囊区1分钟以减少全身吸收。佩戴隐形眼镜者需先摘镜,用药后15分钟再佩戴。避免与他人共用滴眼液以防交叉感染。
长期使用氯化钠滴眼液可能掩盖潜在眼病症状,若干眼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加重,应及时就诊排查干燥综合征等病因。日常可配合热敷眼睑、增加环境湿度等物理方法缓解不适,避免过度依赖滴眼液。储存时避光防潮,温度不宜超过25摄氏度,外出携带需防止高温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