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伴有解剖结构异常、功能缺陷或基础疾病的尿路感染,常见诱因包括尿路梗阻、留置导尿管、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等。
1、尿路梗阻:
结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等导致的尿流不畅,使细菌易于滞留繁殖。治疗需解除梗阻,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结石,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
2、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防御机制,细菌可沿管壁上行感染。需严格无菌操作并尽早拔管,必要时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
3、糖尿病因素:
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同时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膀胱排空障碍。控制血糖是关键,可选用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
4、免疫抑制状态: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等患者防御功能低下,易发生耐药菌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5、解剖结构异常:
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畸形等先天异常易引发反复感染。需手术矫正畸形,配合长期小剂量抗生素预防,如复方磺胺甲恶唑。
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女性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尿常规;存在尿路畸形者需避免剧烈运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禁酒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出现发热或腰痛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复杂性尿路感染易复发,建议完成疗程后每月复查尿培养连续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