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1、转移性腹痛:
早期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钝痛,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于麦氏点。这种特征性疼痛与内脏神经反射和炎症累及腹膜有关,需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妇科急腹症鉴别。
2、消化道症状:
约80%患者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弱可能导致便秘或腹泻。妊娠期女性因子宫增大使阑尾位置改变,呕吐症状易被误认为妊娠反应。
3、全身炎症反应:
体温通常升至37.5-38.5℃,若超过39℃可能提示穿孔。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85%,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4、腹膜刺激征:
右下腹麦氏点出现持续性压痛,压迫后突然抬手时产生反跳痛,提示壁层腹膜受累。腰大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于盲肠后位,闭孔内肌试验阳性提示盆腔位阑尾炎。
5、特殊人群表现:
老年患者症状常不典型,压痛程度与病理改变可能不符;儿童因大网膜发育不全易发生穿孔;绝经后女性需排除附件炎,盆腔检查可见宫颈举痛、阴道分泌物异常。
建议急性发作期禁食并卧床休息,诊断明确前避免使用镇痛药。恢复期选择低渣饮食如米粥、蒸蛋,逐步增加酸奶、嫩菜叶等易消化食物。术后6周内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运动,可进行散步、腹式呼吸训练。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