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与个体差异及药物种类相关。
1、恶心呕吐:
阿片类药物通过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区引发胃肠反应,约30%患者使用镇痛泵后出现该症状。轻症可通过调整给药速度缓解,持续呕吐需考虑更换镇痛方案或联用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
2、皮肤瘙痒:
吗啡等药物导致组胺释放引发局部或全身瘙痒,多发于面部和躯干。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降低镇痛药物浓度。
3、尿潴留:
阿片类药物抑制副交感神经导致膀胱逼尿肌松弛,术后患者发生率可达23%。热敷下腹部或听流水声促进排尿无效时,需临时导尿并调整镇痛方案。
4、呼吸抑制:
药物过量可能抑制脑干呼吸中枢,表现为呼吸频率低于8次/分钟。老年患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人群风险较高,需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
5、低血压:
血管扩张作用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尤其常见于硬膜外镇痛泵使用者。建议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必要时静脉补液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使用镇痛泵期间应保持半卧位减少误吸风险,术后6小时内禁食固体食物。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家属需协助记录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出现意识模糊或SpO2持续低于90%需立即呼叫医护人员,非医嘱不得自行调整泵注参数。出院后3天内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复诊时需携带镇痛泵使用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