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的典型症状包括搏动性肿块、局部震颤与杂音、肢体肿胀或疼痛、皮肤温度异常及心力衰竭表现。症状严重程度与瘘口大小、位置及病程密切相关。
1、搏动性肿块:
瘘管部位常可触及明显搏动的肿块,触诊时有震颤感。这是由于动脉血直接分流至静脉导致局部血管扩张,常见于四肢或颈部。随着瘘口增大,肿块体积可能逐渐增加。
2、震颤与杂音:
听诊器在瘘管处可闻及持续性机器样杂音,触诊伴随猫喘样震颤。这是高速血流通过异常通道产生的湍流现象,杂音强度与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3、肢体异常:
四肢动静脉瘘可能导致远端肢体肿胀、疼痛或静脉曲张。动脉血直接进入静脉系统会升高静脉压,影响淋巴回流,严重时可出现溃疡或坏疽。
4、皮肤温度变化:
瘘管近端皮肤温度升高,远端则因血流减少而温度降低。这种差异可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是判断瘘管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客观指标。
5、心脏负荷症状:
长期大量分流可导致心悸、气促等心力衰竭表现。心脏为代偿增加的循环容量而扩大,最终可能发展为高输出性心力衰竭,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
日常需避免对瘘管部位施加压力或剧烈碰撞,规律监测心率血压。饮食宜低盐高蛋白,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出现肢体麻木、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血管超声。适度进行握力训练可促进瘘管成熟,但需避免上肢负重超过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