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泪囊炎可通过保持眼部清洁、正确按摩泪囊、避免感染源接触、及时处理鼻泪管阻塞、定期儿科检查等方式实现。新生儿泪囊炎通常由鼻泪管发育不全、分娩感染、眼部卫生不良、先天性泪道畸形、环境刺激物等因素引起。
1、清洁护理:
每日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从内眼角向外轻柔擦拭眼部分泌物,避免结痂堵塞泪小点。母乳喂养的母亲可在哺乳前清洁双手,减少细菌传播风险。注意使用独立的脸盆和毛巾,防止交叉感染。
2、泪囊按摩:
洗净双手后,用食指指腹在鼻梁两侧泪囊区内眼角下方做环形按压,每次5-10圈,每日2-3次。按摩力度需轻柔,促进鼻泪管通畅。操作时观察是否有黏液或脓液排出,出现异常分泌物需就医。
3、隔离感染源:
避免让新生儿接触感冒、结膜炎等呼吸道或眼部感染患者。家中保持通风,定期消毒玩具和寝具。探望人员接触婴儿前需洗手,拒绝亲吻婴儿眼部。母亲若患乳腺炎应暂停患侧哺乳。
4、鼻泪管疏通:
若发现婴儿持续流泪、眼睑黏连或黄色分泌物增多,可能与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有关。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泪道冲洗或探通术,90%患儿在6月龄前通过保守治疗可痊愈。延误处理可能继发急性泪囊炎。
5、环境管理:
控制室内湿度在50%-60%,减少尘螨滋生。避免使用香水、烟雾等刺激性气体。外出时用婴儿帽檐遮挡强风沙尘。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沐浴产品,洗澡时防止皂液入眼。
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哺乳期母亲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胡萝卜等食物。婴儿衣物需纯棉质地并单独清洗,避免化学纤维摩擦眼部。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重点评估泪道功能。发现眼睑红肿、发热或拒奶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