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内触及硬块可能由阴道囊肿、尖锐湿疣、阴道壁膨出、子宫内膜异位结节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及检查明确诊断。
1、阴道囊肿:
阴道壁腺体阻塞可能形成巴氏腺囊肿或表皮样囊肿,触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硬结,通常无痛感。囊肿体积较大时可能影响性生活或排尿,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热痛。治疗以局部消毒和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必要时行囊肿造口术引流。
2、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菜花样赘生物,质地坚硬且表面粗糙,常伴阴道分泌物增多。病变多发时可融合成团块,需通过醋酸白试验或病理活检确诊。治疗采用激光消融或冷冻疗法,同时需排查其他性传播疾病。
3、阴道壁膨出:
盆底肌松弛导致直肠或膀胱向阴道突出,在阴道口可触及半球形包块,咳嗽时增大。多发生于产后或绝经后女性,常伴尿失禁或排便困难。轻症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重度需行盆底重建手术。
4、内膜异位结节:
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于阴道直肠隔,形成触痛明显的紫蓝色结节,月经期疼痛加剧。病灶可能侵犯直肠导致便血,超声检查可见不均匀回声团。治疗需口服孕激素或GnRH-a类药物抑制病灶。
5、肿瘤性病变:
阴道纤维瘤或平滑肌瘤表现为活动性良好的实性肿物,恶性肿瘤则质地坚硬且生长迅速,晚期出现溃疡出血。阴道镜活检可鉴别性质,良性肿瘤择期切除,恶性肿瘤需根据分期选择放化疗方案。
建议避免自行挤压或刺激硬块,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并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坐浴可缓解炎症症状,同房时使用润滑剂减少摩擦。记录硬块变化情况,包括是否随月经周期变化、是否伴异常出血等。出现持续增大、破溃出血或剧烈疼痛时,需立即就诊妇科进行阴道镜检查、超声或MRI等影像学评估。40岁以上患者应定期进行HPV筛查和宫颈防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