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等特点。阿奇霉素的适应症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常见剂型有片剂、颗粒剂和注射剂。
1、抗菌机制:
阿奇霉素通过不可逆地结合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其对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及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均有良好活性。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性更高,组织穿透性更强。
2、药代特点:
该药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口服生物利用度约37%,组织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长达68小时,可实现短疗程给药如3日疗法。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肾功能不全者一般无需调整剂量。
3、适应病症:
临床常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中耳炎、链球菌性咽炎等呼吸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宫颈炎;以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皮肤感染。对青霉素过敏患者可作为替代选择,但对耐大环内酯类菌株无效。
4、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反应如腹泻、恶心、腹痛,发生率约5-10%。偶见肝功能异常、QT间期延长等。与含铝/镁抗酸药同服会降低吸收率,需间隔2小时服用。重症肌无力患者可能诱发肌无力危象,应慎用。
5、用药禁忌:
禁用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者。与麦角衍生物、西沙必利等药物存在禁忌联用。妊娠期使用需权衡利弊,哺乳期用药应暂停哺乳。6月龄以下婴幼儿安全性尚未确立。
使用阿奇霉素期间建议多饮水促进代谢,避免阳光直射预防光敏反应。用药3天后若症状未缓解需复诊评估。日常应注意区分细菌性与病毒性感染,避免抗生素滥用。治疗期间可配合摄入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保持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感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