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脱落的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出血、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经量异常及伴随全身症状。
1、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表现为规律性阴道出血,即月经来潮。正常月经量为20-60毫升,持续3-7天。异常出血包括经量增多超过80毫升、经期延长超过7天或非经期出血,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理性因素有关。
2、下腹坠痛:
经期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称为痛经,由前列腺素分泌引发子宫收缩导致。原发性痛经多见于年轻女性,继发性痛经可能伴随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疾病,疼痛常放射至腰背部。
3、腰骶酸痛:
子宫内膜脱落时释放的前列腺素可刺激盆腔神经,引发腰骶部钝痛或酸胀感。严重者可能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与盆腔充血及子宫后倾等解剖因素相关。
4、经量异常:
月经量突然增多或减少均属异常表现。月经过多可能导致贫血,常见于子宫腺肌症;月经过少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有关。经血中出现较大血块或组织物需警惕流产或子宫内膜病变。
5、伴随症状:
部分女性会伴随头痛、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等经前期综合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发热或异常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感染,需及时就医排查。
建议经期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1-2次;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饮食宜清淡,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等预防贫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的活动。出现严重疼痛可局部热敷,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应及时进行妇科超声及激素水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