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一颗可通过种植牙修复、固定桥修复、活动义齿修复、邻牙矫正替代及自体牙移植等方式治疗。牙齿缺失通常由龋齿、牙周病、外伤、先天性缺失及肿瘤切除等原因引起。
1、种植牙修复:
种植牙是通过手术将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再安装牙冠的修复方式。其优势在于不损伤邻牙,咀嚼功能接近天然牙,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适用于牙槽骨条件良好、全身健康状况允许的患者。治疗周期约3-6个月,需经历植入手术、骨结合期和修复体安装三个阶段。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吸烟和过硬食物。
2、固定桥修复:
固定桥需磨除两侧健康邻牙作为基牙,通过冠套连接假牙形成桥体。优点是稳定性强、舒适度高,但会牺牲部分健康牙体组织。适用于缺失牙两侧有稳固基牙的情况。常见材料包括金属烤瓷桥、全瓷桥等,修复过程约需2-3周。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基牙龋坏或牙周问题,需定期复查。
3、活动义齿修复:
可摘局部义齿通过金属卡环固定在邻牙上,便于自行取戴。适合多颗牙缺失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优点是价格较低、制作周期短1-2周,但存在异物感强、影响发音等问题。使用期间需每日清洁义齿,睡前取出浸泡,避免基牙龋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需定期调整或更换。
4、邻牙矫正替代:
通过正畸治疗关闭缺牙间隙,用邻牙替代缺失牙功能。适用于青少年患者或存在牙列拥挤的情况。治疗需1-2年,能避免修复体带来的并发症,但可能改变咬合关系。需配合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咀嚼不适。该方法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需严格评估牙周状况。
5、自体牙移植:
将智齿等非功能牙移植到缺牙区,适合年轻患者且具备合适供体牙的情况。移植牙能保留牙周膜活力,但存在吸收风险。手术需在牙齿发育完成前进行,成功率约70-90%。术后需固定4-6周,避免咬硬物,定期复查牙髓活力。可能出现牙根粘连或替代性吸收等并发症。
牙齿缺失后应及时修复,避免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等继发问题。日常建议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奶酪、深海鱼等,促进牙槽骨健康。避免单侧咀嚼习惯,选择软毛牙刷清洁修复体周围。戒烟可降低种植失败风险,适度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修复后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使用冲牙器清理隐蔽部位。出现牙龈出血、修复体松动等情况需立即就诊,拖延治疗可能导致骨量不足增加修复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