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收缩不良主要表现为产后恶露排出异常、下腹坠痛、子宫复旧延迟,可能由宫腔残留、感染或激素失调引起。
1、恶露异常:
正常产后恶露应在4-6周内从血性逐渐转为浆液性最后呈白色。子宫收缩乏力时,恶露量多且持续时间延长,可能反复出现鲜红色出血,或伴有血块排出。这种情况需警惕胎盘胎膜残留或宫腔感染,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2、持续腹痛:
产后子宫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收缩不良时表现为持续性下腹坠痛,按压宫底有压痛感。疼痛可能伴随子宫位置偏高脐平或以上、轮廓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反射性腰骶部酸痛,与盆腔充血相关。
3、子宫复旧延迟:
产后每日子宫底应下降1-2横指,收缩不良时复旧进程停滞。产后10天子宫仍可触及,或6周后未恢复至盆腔内,可能合并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哺乳时催产素分泌不足是常见诱因。
4、继发出血:
宫缩乏力导致的血管闭合不全可能引发突发性大出血,多发生在产后1-2周。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伴有休克症状如头晕、冷汗时需紧急处理,常见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子宫过度扩张病史者。
5、感染征象:
合并感染时出现发热体温>38℃、恶露腐臭味、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宫腔积血为细菌滋生提供环境,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炎甚至盆腔脓肿,需抗生素联合宫缩剂治疗。
建议产后尽早哺乳刺激催产素分泌,每日按摩子宫底促进收缩,观察恶露性状变化。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修复原料,适量饮用红糖姜茶改善盆腔循环。若出现发热、大出血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诊排除胎盘残留等严重并发症。产后42天复查应重点评估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