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硬包可能由腱鞘囊肿、寻常疣、表皮样囊肿、脂肪瘤或痛风石引起,可通过穿刺抽液、激光治疗、手术切除、药物溶解或局部注射等方式处理。
1、腱鞘囊肿:
关节或肌腱周围形成的囊性肿物,质地坚硬且活动度差。多因关节过度使用或慢性劳损导致滑液渗出形成,常见于手腕和手指。无症状者可观察,体积较大或影响功能时需穿刺抽吸囊液或手术切除囊壁。
2、寻常疣: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质增生性皮损,表面粗糙呈灰褐色。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免疫力低下者易发。液氮冷冻治疗可破坏疣体组织,顽固性疣体可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汽化或光动力疗法。
3、表皮样囊肿:
真皮内角质堆积形成的包裹性肿物,触诊有弹性且与皮肤粘连。多因毛囊损伤导致表皮植入真皮形成,继发感染时会出现红肿疼痛。完整手术摘除是根治方法,合并感染需先抗炎治疗。
4、脂肪瘤:
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质地柔软但被膜完整时触感偏硬。与遗传因素和代谢异常相关,生长缓慢极少恶变。直径超过3厘米或压迫神经时建议手术剥离,微创吸脂术适用于多发性病例。
5、痛风石:
尿酸盐结晶沉积形成的黄白色结节,常见于慢性痛风患者关节周围。高尿酸血症是根本病因,需长期服用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急性发作期可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巨大痛风石需手术清理。
日常应避免反复摩擦或挤压硬包部位,观察肿块变化情况。保持手部清洁干燥,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防护手套。控制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饮食摄入,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硬包持续增大、破溃渗液或伴随剧烈疼痛,需及时至皮肤科或外科就诊进行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