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检查通常包括盆底肌力评估、尿动力学检查、盆底超声、POP-Q分期评估和神经电生理检测五项核心项目。
1、盆底肌力评估:
通过指检或生物反馈仪测量盆底肌收缩强度,采用牛津分级系统0-5级量化肌力水平。评估时需检测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的协调性,常见于产后42天复查或压力性尿失禁初诊。肌力≤3级需结合肌电图进一步诊断。
2、尿动力学检查:
使用尿流率测定和膀胱压力容积测量,明确储尿期/排尿期功能障碍。检测项目包括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逼尿肌压力等参数,可鉴别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检查需留置导尿管并配合咳嗽试验。
3、盆底超声:
经会阴或经直肠三维超声观察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膨出等情况。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测量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等指标,诊断标准为膀胱颈下移>30mm或裂孔面积>25cm²。
4、POP-Q分期评估:
采用国际认可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测量阴道前壁、后壁及顶端的六个解剖点相对于处女膜环的位置。根据最远端脱垂程度分为0-IV期,II期以上需考虑手术治疗。
5、神经电生理检测:
通过阴部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评估骶髓排尿中枢至靶器官的神经通路完整性。常见异常表现为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或募集相减少,多见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产伤患者。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阴道灌洗或使用润滑剂,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凯格尔运动可作为日常预防措施,每天3组、每组15次等长收缩训练能增强盆底肌耐力。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者需优先处理原发病,体重指数超过28kg/m²者建议减重5%-10%后再复查。绝经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改善黏膜弹性,但需排除用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