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1个月的牛奶不建议饮用。牛奶过期后可能因微生物繁殖导致变质,主要风险包括细菌污染、营养成分流失、口感变化、消化系统不适及潜在食物中毒。
1、细菌污染:
牛奶是微生物理想的培养基,过期后巴氏杀菌效果失效,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可能大量繁殖。即使外观无异样,饮用后仍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2、营养成分流失:
过期牛奶中维生素B族和蛋白质会逐渐分解,钙质可能形成沉淀物。乳糖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乳酸,导致营养价值降低,还可能引起乳糖不耐受者腹胀等不适反应。
3、感官变化:
变质牛奶会出现分层、结块、颜色发黄等现象,伴有酸败味或苦味。部分变质初期感官变化不明显,但已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单纯依靠嗅觉判断存在风险。
4、消化系统刺激:
过期牛奶中的细菌毒素会刺激胃肠黏膜,轻者出现暂时性消化不良,重者可诱发细菌性食物中毒。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出现严重反应。
5、潜在中毒风险: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产生的耐热性毒素无法通过加热消除,即使煮沸仍可能导致中毒。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反应。
建议选择保质期内的新鲜牛奶,开封后需冷藏并在3天内饮用完毕。若误饮过期牛奶出现不适,可适量补充电解质溶液观察,持续呕吐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日常储存牛奶应避免温度波动,未开封的盒装牛奶也应避免阳光直射。对于乳制品消耗量小的家庭,推荐选择小包装或灭菌乳以降低浪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