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个性化方案,药物控制、放射性碘治疗和手术切除是三种主要方式。
1、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甲亢患者或妊娠期女性,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药物治疗周期通常为1-2年,部分患者可能复发。治疗期间需配合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同时限制咖啡因摄入以减少心悸症状。
2、放射性碘治疗:
适合药物无效或复发的中重度患者,通过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激素分泌。治疗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替代治疗。放射性碘治疗前需停用抗甲状腺药物2-3天,治疗后1周内避免密切接触孕妇及儿童。该方式治愈率可达90%,但可能引发甲状腺眼病加重。
3、甲状腺切除术:
针对甲状腺肿大压迫气管、疑似恶变或药物不耐受患者。术前需用药物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需终身补充甲状腺激素。手术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外科术后恢复期应保持颈部制动,定期复查钙离子水平。
甲亢患者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饮食建议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每日热量摄入应增加20%-30%,可选用牛奶、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含碘盐、海鲜及辛辣刺激食物,烹饪时使用无碘盐。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每次30分钟以内。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午休不超过30分钟。定期监测心率、血压及体重变化,出现怕热多汗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合并突眼症状者需佩戴墨镜防光刺激,睡眠时抬高床头减轻眼部水肿。